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韩传恩(前右)与援助武汉医疗队的部分队员们在一起互相鼓劲加油。(资料图片)
防护目镜和口罩模糊了样貌,层层隔离服下汗水早已浸透衣衫……“虽然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知道你为了谁。”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武汉黄陂方舱医院,新冠肺炎病人们给了他们一个共同的称号——“商丘的老师”。
“商丘的老师”“商丘的医生”,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就是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援助武汉抗“疫”白衣战士们共同的称号,让他们觉得亲切和自豪。从商丘到武汉,这些白衣战士离家千里、奋勇逆行,用担当筑起抗击疫情“白衣长城”。
“有你、有我,我们信心百倍。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定能驱邪伏魔,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向武汉人民、向河南人民交出一份骄傲的答卷,待春暖花开、山河无恙,完胜而归!”2月21日上午出征时的战“疫”宣誓言犹在耳。
抗击疫情 来则能战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为始建于1912年的圣保罗医院,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国有难,召必至。在四川汶川地震中,他们组成医疗组进驻灾区,为受伤灾民治疗;在非典时期,组成“抗非典小组”,日夜不眠,控制疫情……同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们随时等待着国家的一声号令。
身为医务工作者,他们特别清楚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威力以及有可能带来的后果。在风险和压力面前,他们难道不怕吗?“抗击疫情,我们上!”面对医院发出的动员令,科室主任、党员、业务骨干踊跃报名,63名白衣战士迅速集结,加入河南第11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不少医生护士怕家里老人担心,是瞒着他们离开的。
战疫情援鄂医疗队2月21日当晚抵达武汉后,第二天就进入战斗状态,接受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等专业知识培训和实战训练。2月24日下午,李兰娟院士团队还为医疗队重症医学组全体队员进行了专场培训。
按照国家医疗队指挥中心安排,2月24日至26日,河南第11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顺利对接了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战斗的李兰娟院士团队、辽宁医疗队、新疆医疗队和重庆医疗队,并陆续进驻病房。27日,包含有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8名医生、15名护士的第5医疗组被国家卫健委派至武汉市黄陂方舱医院。至此,商丘市的全部队员对接就绪并迅速投入实战。其中,4个分队联合管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52张床位,全是重症危重症病人。
新冠肺炎危重病人的救治被誉为“与死神当面掰手腕”。危重病人接受插管治疗是常态,从事这种手术时会产生病人体液飞溅,有很大的感染风险。关键时刻,不仅考验的是医术,还有胆识和决断。
2月27日,是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团队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CCU病区的第二天。这里的病人可谓是危重病人中的危重。下午,一名病人血氧饱和度突然降到48%,生命垂危。当值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科医生杨林和张辉紧急为这名患者施行了胸腔闭式引流。晚上,他们又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浙江医疗队的同行们共同为该患者实施mini ECMO治疗,实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展此项业务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零的突破。
支气管镜能够对患者肺部进行深度检查,为治疗提供更加切实证据。2月29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李艳丽与多名医护人员共同完成了一例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CCU病房收治确诊患者以来的首例。由于技术过硬、操作娴熟,此后患者这项检查往往由她来完成,获得了团队里专家的交口称赞。
忙碌的病房内,常常见到护士们一路小跑的身影。隔离服密不透风,穿着跑上跑下很快就一身汗,被冷风一吹又变湿冷。疫情爆发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所有的保洁人员都已经撤离。护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自动承担了清扫医疗垃圾的任务,可以说任务繁重。
防护服一穿七八个小时,很多护士觉得胸闷喘不上气来,严重的还会呕吐甚至昏厥。就在各种不适下,他们没有一个人抱怨,遇事积极主动上前,抓紧救治患者的一分一秒。一名60多岁的男性患者刚刚从方舱医院转入,看到护士来回跑着给他扎针,护目镜上的汗一直往下淌,他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双手合十,泪流满面。
进入角色快,吃苦耐劳,团队协作,能打硬仗。很快,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这支队伍凭借过硬的医疗技术和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赢得了同行医生和病人的称赞:“商丘的老师好样的!”
患者至上 治病也疗心
无论是在商丘还是在武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患者需求至上、团队合作”的院训。
精准治疗,治病也需要治“心”。“话疗”是被这个团队频频提及的字眼。
在运用好国家出台的诊疗方案的同时,根据在商丘治疗新冠肺炎掌握的经验,河南省第11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韩传恩向队员们一再强调心理治疗的“话疗”经验。“有时,医护人员的一个眼神、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关切的话语,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他说。
在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中,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二病区主任杨秋敏就是以“话疗”著称。杨秋敏是2月27日进驻武汉市黄陂方舱医院第五组的组长。方舱医院收治的多是轻型确诊病人。很多病人由于长期隔离,与家人分离或担忧自身病情产生了失眠、烦躁等心理郁结。杨秋敏值班时,除了日常诊治,还喜欢停下脚步跟病人随意聊聊天,开展“话疗”。“这次疫情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创伤,更多的是心理的创伤。因此,精神的抚慰和心理的干预在整个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药物治疗,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与之共情,全方位沟通,帮助患者摆脱恐惧、焦虑、抑郁、无助、灰心、绝望等等不良的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配合治疗达到快速康复。这种所谓‘话疗’特别适合方舱医院的轻症患者及康复期重症患者。”他告诉记者。
在方舱医院,医生和护士还会带领病人跳健身舞,活跃气氛,引导病人适量运动、增强抵抗力。
不少患者是全家隔离,住在隔离病房,还要担心自己的家人。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门诊护士长韩雪迎在重症监护室就遇到不少这样的患者。很多女性病人常把她当作知心人,诉说心中的苦闷和忧虑。韩雪迎总是设身处地地安慰、鼓励她们,帮助她们提振信心、坚强起来,早日战胜病魔。
曙光初现 春意渐暖
驻地离医院约1个小时车程,医护人员每天5时30分起床,6时吃早餐,约7时30分到达工作地点。
早出晚归,他们经常在驻地门口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2月26日第一天进入病区,韩传恩就在清晨的曙光中目送第一批队员离开。此后很多个清晨和深夜,他伫立等待的身影总让队员们觉得放心、振奋、温暖。
“队员中有很多的80后、90后,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把他们带出来就一定要把他们健健康康、一个不落地带回去。”韩传恩说。他一再要求队员们注意安全防护,不合格的防护物品坚决不能使用。作为河南省第11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韩传恩除了每天日常的组织协调工作之外,还时常到医疗队各个生活驻地了解队员的培训、工作和生活情况。无论从哪家医院来的队员,韩传恩都一视同仁地对待,就像大家的总后勤,叮嘱他们有什么困难及时反映,一定会帮助解决。一有时间,他还同队员们召开视频会议,交流经验和体会,汇总各队工作“战报”,给大家打气鼓劲。
在武汉,医疗队还感受到了来自当地及各界的温暖。2月24日,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区长余松一行专程到河南省第11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驻地看望慰问。河南医疗队还收到了阿里巴巴集团捐赠的贴心大礼包,各种生活物品齐备;来自宁陵的酥梨让商丘的医护人员在异乡品尝到了家乡味;在青岛工作的河南老乡捐来了成箱的海鲜丰富伙食;机场与驻地志愿者的服务和敬意让他们倍感肩头的责任……
疫情让武汉这座省会大都市陷入短暂的沉寂,然而,战胜疫情的曙光渐渐显露:3月8日,第五组队员所在的黄陂方舱医院正式休仓,随即,各个方舱医院休舱的消息不断传来。3月11日,湖北省除武汉外新增确诊病例为零……一个个带着春意的消息令人振奋,仍然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疗队队员们坚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武汉一定会迎来真正的“春暖花开”,恢复以往的生机和繁荣! (司鹤欣)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