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善解疙瘩的“老黄牛”:记睢县法院河集法庭诉前调解员李阳志

    首页 > 商丘 > 正文

    日期:2022-03-21 22:05:27    来源:河南法制报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河集乡邮政所南边,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顺着巷子径直往西,就是河集法庭——睢县法院诉前调解员李阳志的工作所在地。
      推门进入办公室,李阳志正在给一名当事人讲案件。
      “不好意思啊,稍等一会儿,我把这个案件说完。”李阳志跟记者打个招呼,就又低头工作了。
      李阳志不厌其烦地找出证据,说明原委,把法律法规形象地阐释成地方性语言,听起来清晰、透彻、详尽而完整。
      他明亮的眼神不停打量着当事人,语速时而快、时而缓,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儿,被这个头发花白、满口睢县话的老人说得头头是道。
      办公室里没有烫金的奖励证书,也没有鲜红的锦旗。见记者环顾四周,李阳志笑笑说:“我也不追求啥荣誉,只要把案件调解好了,我就可开心。”
      调解又进行了半个多小时,当事人签字后,紧握李阳志的手表示感谢。
      也许在李阳志眼中,只要有当事人满意的笑容、信任的目光就够了。
      阳志诉前调解工作室揭牌 
      “基层调解员就得是‘精神食粮’的传播者”
      今年60岁的李阳志是土生土长的睢县人,在睢县高中教了几十年书,又当过陪审员,在河集乡十里八村,绝对是名人,人熟、地熟、事熟。
      去年9月份,李阳志成了睢县法院河集法庭的特邀诉前调解员。
      “我都60岁了,退休是为了发挥余热,当调解员,就单纯是对法律、对这份工作的喜欢。”李阳志说。
      忙活到下午一点,李阳志才到法庭食堂吃饭。午饭是鸡蛋汤、馒头。
      正吃着,电话响了:“是红伟吧?我在法庭,你到了吗……”
      听说当事人快到了,本想再喝一碗鸡蛋汤的李阳志,立即放下碗筷,把最后一口馒头塞进嘴里就往楼下跑。
      “他总是这样,当事人来找他,他比谁都亲。”河集法庭庭长李飞说。
      见到当事人,李阳志仔细给他分析了案件的情况,最后,当事人主动撤诉。
      李阳志从来不睡午觉,别人休息时他就翻案卷,分析矛盾症结,琢磨调解技巧。晚上无论啥时候只有把一天的工作处理完了,他才回家。
      “每个人都应该有两种‘食粮’,一种是‘物质食粮’,保持生理需要。一种是‘精神食粮’,是生活中的正能量。作为调解员,眼睛就要为群众而关注,头脑就要为群众而思考,双手就要为群众而伸出,两腿就要为群众而迈步,基层调解员就得是‘精神食粮’的传播者。”李阳志说。
      实地查看 
      “要想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就必须不断学习,比他们拎得清、看得远”
      李阳志办公桌的抽屉里,放着一个日记本,上面写得密密麻麻。
      “这上面有我当陪审员时记录的案件情况”,李阳志说自己是个“门外汉”,“庭审后总得说出自己的观点,给审判长提供参考意见吧?”
      居民的水电气暖问题、夫妻吵架、婆媳矛盾、邻里不睦、借贷纠纷……李阳志常常从陪审的这些案件中学习法律知识。
      “当陪审员这几年,对我现在的调解工作很有帮助。”
      但这还远远不够,李阳志深知,要想调出“万家和”,必须练就“金刚钻”。在他家的书桌上,常备着《社区常见法律纠纷调处手册》《法律法规汇编》等,他还自费订阅了多种法治类报纸。
      刘某和黄某因运输款结算问题产生分歧,双方只有口头协议。刘某提起诉讼后,李阳志连夜查阅了合同法等,并向法官和律师咨询。经过充分准备,李阳志将当事人叫到了一起,告知他们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意见。
      李阳志说:“调解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要想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就必须不断学习,比他们拎得清、看得远。”
      指导群众填写文书 
      “有感情,有方法,调解才更有力量”
      “解决矛盾一方面要靠满腔热情,另一方面要靠科学方法。”李阳志说,“有感情,有方法,调解才更有力量,法情互动才能解决问题。”
      他经手的每一份卷宗都会有“标记”,其中一份是这样“标记”的:“2月19日,被申请人未接听电话;2月24日,下周三联系;3月2日,被申请人周四过来;3月5日,说好明天给钱……”
      “每天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这些‘标记’,案件多,不做‘标记’怕忘记。”
      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诉前调解实践,李阳志总结出了调解工作的“五主动”,即案子来了主动问、当事人到了主动迎、调解的进度主动记、困难的事情主动帮、当事人走时主动送。
      “我都是先做被申请人的思想工作,被申请人工作做好了,申请人一般都没问题。”
      屈某替朋友担保向张某借款3万元,朋友失联后,张某提起了诉讼。李阳志接到法庭的诉前调解委托后,立即给屈某打电话。李阳志开着车去县城接屈某,这让屈某感动不已。
      一路上,李阳志给屈某讲法律,并耐心劝导她。就这样,走到河集法庭,案件也调解好了。
      “案结只是个逗号,事了只是个分号,人和才是个句号。”
      一个案件要依据哪条法律?从哪里寻找突破口?话要怎么说?……走路、锻炼的时候,李阳志都在思考。
      “我得去一趟孙寨乡北陈村找陈老师,让他想办法帮助调解,把案子结了。”
      陈某购买了张某某的一套住房,但陈某却以张某某把窗帘和部分家具搬走为由,拒绝支付剩余的3万元购房款,张某某提起诉讼。
      接到这个案件的诉前调解委托后,李阳志得知陈某跟陈老师关系不错,“我们都是老师,有共同语言”。
      两个人经过商量决定,由李阳志先给张某某说好,少要2000元,再由陈老师去做陈某的工作,让陈某拿着3万元去张某某家,到时候让张某某少拿2000元,这样双方都好“下台阶”。
      “放心吧,李老师,这个事儿包在我身上!”出门时,陈老师拍着胸脯说。
      李阳志说,每次接到调解任务后,他都至少考虑好两个调解方案:一个方案抛出后,如果对方不接受,就要马上抛出第二个。“有时候拿筷子在桌子上点点画画,家人还以为我在画画。”
      当天,李阳志跑了好几个村,看着他风尘仆仆的背影,辛酸而又温暖。
      “当事人都是带着抱怨、苦楚来的。李阳志每次都热情地为当事人端上一杯热茶,耐心听完诉求后,再寻求解决方法。”睢县法院代院长马法会说,李阳志的做法让人坚信,法治不是冷冰冰的,而是鼓舞人的、善良的。
      “我做担保,他不拿钱,就找我”
      “说好的给8万元,今天不给8万元,我们坚决不走!”2月27日,在李阳志办公室,几个农民工跟包工头吕某杠上了。
      陈某某等人在吕某的工地上干活儿,吕某欠陈某某等人8万元工资不还,为此闹上法庭。去年10月,李阳志主持诉前调解,双方约定2022年2月底前把欠款支付完毕。
      2月27日,吕某只拿来了5万元,陈某某等人一看,七嘴八舌地吵了起来。李阳志详细询问情况,得知吕某的确有难处。
      李阳志思考片刻,先给陈某某等人说明吕某的难处,在请求陈某某等人理解的同时,又让吕某给陈某某打一个3万元的欠条,自己签字做担保。
      “今年6月之前还。我做担保,他不拿钱,就找我!”李阳志的话,赢得了在场人的掌声,吕某含泪向李阳志鞠了一躬。
      “调解员也要有担当,如果我不担保,对方一定会重新提起诉讼,而且我相信吕某会还钱。”李阳志说,“万事都有解决的办法,以和为贵何乐而不为?”
      自去年9月份以来,李阳志诉前调解案件近200件,调撤率85%以上。
      有人劝李阳志:“你又不缺钱,何苦把那么多精力花在这些麻烦事上?”
      李阳志说,当成功调撤一个案件时,当看到闹纠纷的邻居握手言和、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于好,得到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时,那种成就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河南法制报记者 何永刚 通讯员 梁锦学)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黄波)

    下一篇:龚学超同志任睢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代理县长
    上一篇:永城市市场监管局:为居家隔离职工送物资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