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黄波 通讯员 顾建成)永城市苗桥镇强化领导,严密部署,科学调度,抓住有利时机,与农时赛跑,与天时争抢,于6月7日前全面完成3.7万亩小麦收割任务,迅速转入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强化宣传。从5月31日开始分层次召开秸秆禁烧动员会、加压会、现场会6次;制作大型横跨永淮路禁烧标牌4块;统一制作宣传横幅670条;刷写禁烧标语1300余条;逐户张贴秸秆禁烧告知单8600张;与农户签订秸秆综合利用协议书15200份;与农机手签订收割控茬协议2100份;举办农机手培训班3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制作秸秆禁烧宣传单8000余张由中小学生与家长对接宣传签字;装配禁烧宣传车8辆;启动全镇20个行政村的平安大喇叭,不停播放秸秆禁烧通告和处罚措施;编写禁烧顺口溜、打油诗群发农民,使群众时刻提高警惕,达到禁烧宣传无空档,出门看到禁烧标语,时刻听到禁烧广播,到处都是禁烧监督员,营造了浓厚的禁烧宣传氛围。

二是加大投入。镇政府预拨防火经费到每个行政村,按照“六个一”的标准建立20个行政村固定的秸秆禁烧工作站,每个工作站配备灭火器、移动洒水车、电动车,旋耕机等不少于10项工具的防火应急设施;所有收割机械配备防火消防灭茬设施,协助每村配备不少于4部的打捆机和灭茬机等,确保秸秆综合利用。

三是源头治理。收割小麦前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后发放操作证,由镇村干部和驻村民警监督麦茬高度不得超过10公分,收割后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采取清运、打捆、灭茬三种类型进行综合处理秸秆。统一建立草场3处,配备防火设施和监控,存贮打捆秸秆。对清运麦秸的村采取灭茬粉碎还田,掩埋高温积粪的办法,从源头治理焚烧秸秆行为。为消除隐患,镇政府组织20个专业队,按照“五边四面”的要求集中清除零散秸秆,确保村边、路边、沟边、地边、林边、村里面、桥下面和坟头上无秸杆。

四是趁墒抢种。镇政府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分管区开展“三夏”生产技术培训,协调播种机械和优良玉米品种,引导组织群众趁墒抢种玉米3.7万亩,从源头上减少了禁烧压力。
五是严格奖惩。首先实行押金制,该镇党委书记、镇长每人押金5000元,其他班子成员每人3000元,镇干部每人2000元。凡点一把火的押金淹死,对班子成员、村支部书记诫勉谈话;凡点第二把火的管区书记、村支部书记就地免职,分包镇干部停职待岗,另罚行政村1万元。如全镇顺利收割无焚烧秸秆现象,镇政府另拿出资金奖补20个行政村用于“三夏”生产。

六是强化督查。镇防火禁烧指挥部明确一名副职任督查组长,坚持不定期进行督查,镇党委书记、镇长每天坚持督查2至3次,治安防火巡逻队不停巡回督查,主要督查麦茬高度、打捆、清运和灭茬情况、禁烧工作站值守情况、防火责任落实情况、巡查点火行为。为便于指挥、调度和督查,镇政府设立镇干部禁烧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安排工作、调度力量、通报进度、表扬先进、督促后进,效果显著,减少了工作量,促进了禁烧工作的开展。

七是通力合作。镇防火指挥部统一科学调度,宣传、应急、管理、督查、后勤等小组各负其责;镇村组干部分包到村组和地块,实行网格化管理,个个严防死守;镇武装部成立了30名基干民兵参加的应急分队,配备消防车、洒水车、灭火机械、灭火器等应急工具,统一演练培训,随时应对突发火点;督查问责组巡回督查麦茬高度和麦收后打捆、清运和灭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问责;派出所对故意焚烧秸秆者立即启动处罚措施,确保从收割到秋种每个环节都有禁烧措施,直到播种出苗。

(责任编辑: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