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黄波 通讯员 陈承华 张伟)“雪丽这孩子真的是太好了,想尽办法为俺办实事解忧难,俺们没想到的事情她都为俺想到了,做到了,比俺的亲闺女还亲呢。”8月4日,夏邑县何营乡孟大桥村年过半百的马巧娥手里捧着低保本,对张雪丽赞不绝口,深陷的眼窝里溢出感动而幸福的泪水。
![](https://www.henance.com/file/upload/202308/04/1152501115.jpg)
珠沉渊而川媚,玉韫石而山辉。张雪丽是夏邑县乡村振兴局驻何营乡孟大桥村第一书记,刚过而立之年。孟大桥村的老百姓为什么对她如此拥戴和爱护呢?
2022年春,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入关键时刻。领导研究决定,派她担任孟大桥村驻村第一书记,续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新篇章。
“保证完成任务!”张雪丽二话没说,立即带着简单的铺盖卷儿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来到孟大桥村走马上任。好多朋友、同学得知她当了第一书记,给她的不是祝福、祝贺,而是一瓢冷水,“雪丽,你咋恁傻,当什么第一书记啊!这个官可不好当,责任大,困难多,工作环境和条件还差,更重要的是你还有一个才一岁多的孩子,干脆给你的领导说说,别干了。”
雪丽腼腆地笑了笑,“我是共产党员啊!我能不知道当第一书记难吗?再难也得有人去干嘛。组织那么相信我,群众拥戴我,我一定能当好这个第一书记!”为此,张雪丽开启了艰难的驻村之旅,带领夏邑县乡村振兴局的工作队员在孟大桥村扎下了根。
雪丽深谙一个道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脱贫攻坚胜利了,又迈上乡村振兴新的战场,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那么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呢?如何迅速打开驻村工作局面让全村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呢?她脑海中猛然想到一句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才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制胜法宝。张雪丽带着工作队员,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走访全村干部群众,与老百姓促膝长谈,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通过走访摸底,张雪丽心中有了数,更有了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路”,急需办的大事要事是产业发展、“五星”支部创建及危房改造。于是,她大刀阔斧地行动起来。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方协商和努力争取,终于成功申请来40万元道路资金,为村里新修1000多米水泥路。
2022年九月,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走访排查中,细心的张雪丽发现已八十高龄的独居老人孙连备,居住在低洼处,两间房破烂不堪,少门无窗,房顶还露着天。“这多么危险啊!必须想办法帮助老人解决这个难题。”她立即召开村两委干部会商议,按规定和程序申请危房改造资金5000多元,为老人换了房顶,粉刷了墙壁,安装了门窗,还硬化了屋内地面,老人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新房。他拉着雪丽的手老泪纵横,激动地说:“我都这大把年纪了,连做梦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太谢谢你了,张书记,你比俺的亲人还亲呢。”
掐指算来,张雪丽任孟大桥村第一书记已近两年。500多个日落日出,她已完全融入到孟大桥村民中,和老百姓亲如一家。同龄人甜甜地喊她“雪丽姐”,年长的老人亲切地叫她“闺女”、“女儿”,有什么事儿都爱找她说,有了过不去的坎,解决不了的难题,也喜欢找她帮忙。两年来,张雪丽带领工作队员做的每一件事,都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温暖着群众朴实善良的心。“张书记一心为民办实事,这样的好书记,俺打内心里欢迎,更佩服。”提起雪丽为民亲民爱民的故事,孟大桥村群众总是赞不绝口。
![](https://www.henance.com/file/upload/202308/04/1154061015.jpg)
为群众谋利益,让全村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第一书记的责任和担当。她心里十分清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是发展产业和企业,但是,发展产业说起容易做起来难呢。张雪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和村两委干部携手并进,想方设法扶持永盛食品加工厂,为企业搞好服务,解决困难,生产的粉丝、重庆小面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年创利润50余万元,同时带动40多户群众就业,月收入三四千元。陈西现58岁了,原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一直在永盛食品厂上班,年增收4.5万元,迈上小康生活。为了使村里的经济发展得更好更快,张雪丽发动村里经济能人,科技大户成立“润资种业专业合作社”,吸纳200多户群众加入合作社,以种植葡萄、西瓜、辣椒、木耳、平菇等为主,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对入社农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包销产品,为了提高村民科技素质和水平,和县农广校对接,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向村民现场传授种植、养殖、加工技术,每年为群众增收300多万元,带动350多名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业。目前,孟大桥村已创办四家中小企业,产业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旺盛,村里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村老百姓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体生疾苦心惨凄,民得和平君恺悌。张雪丽驻村两年来,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心中装的全是老百姓的事儿,却把自己幼小的孩子,相濡以沫的丈夫,和蔼可亲的父母抛诸脑后,一心扑在孟大桥村乡村振兴的大计上,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去年12初,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疫情如洪水猛兽般在中原大地爆发,残忍地摧残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就连襁褓中的幼儿也不放过。她婆婆突然给她打电话哽咽着说:“雪丽,孩子阳了,一直高烧不退,孩子梦中都喊妈妈,实在是太想你了,你能抽空回来一趟吗?”雪丽听到婆婆的话,瞬间愣住了,不争气的眼泪掉下来。停了约一分钟的样子,雪丽平复一下心情,抹掉泪水,决然地说:“妈,现在村里工作千头万绪,‘五星’支部创建进入关键时刻,产业发展刚刚起步,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我咋能当逃兵呢?”她说完立即挂断电话,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
张雪丽对家庭和年幼的孩子“绝情”,可是她对孟大桥村里的每一位群众都付出了百倍的情和爱。今年三夏期间,雨水成灾, 淅淅沥沥的连阴雨导致已经成熟的小麦有的倒伏,有的生芽变质,老百姓心急如焚。看到受灾的小麦,雪丽比老百姓还急呢。她立即组织召开村两委干部及工作队员会议,研究部署帮助村民抢收抢种工作,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她亲自到高速路口接跨区作业收割机,并坚守在田间地头帮助村民收麦。她手里的镰刀不离身,只要看到谁家麦田收割机无法割到的地头子、地边子,她马上挥舞着镰刀去割麦。她才30露头,就是在家也从来没有干过割麦的活儿啊,可为了孟大桥村的老百姓,雪丽破天荒第一次拿起镰刀来。白皙的胳膊上被麦芒刺得起来一片密密麻麻的红点子,手掌心也磨了几个大血包,被汗水一㓎,火烧火燎的疼,她紧咬牙关坚持下来,没喊一声苦,没叫一句累,也没流一滴泪水。一位老太太发现她手掌心的血泡,心疼地责备说:“你这孩子不要命了?快去树荫下歇歇脚。”
“没事!”张雪丽又快速来到李新义的麦地。李新义70多岁了,三四亩已经成熟的小麦无力收割,她叫来收割机为李新义收割小麦,把收割好的麦子送到他家里。就这样,在三夏麦收的几天里,张雪丽寸步不离群众,直到深夜12点多,有时通宵达旦。脸嗮黑了,身体也明显廋了。群众感激涕零地说:“雪丽都是为了俺老百姓才累成这样的啊!雪丽真是俺的好书记,俺的贴心人。”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张雪丽的心血汗水化成彩虹。孟大桥村已成功创建“五星”党支部,她本人也多次荣获“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22年被夏邑县委、县政府评为驻村先进工作者,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受到隆重表彰。
![](https://www.henance.com/file/upload/202308/04/1154556715.png)
(责任编辑: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