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抓服务,促繁荣”的思路。新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引导文艺团体面向市场,创造条件,使之走向市场、适应市场、先后为本镇8个唢呐班子、柳琴剧团2个,50余支农村广场舞团队,专业放映队办理了演出证件,方便了各团体外出演唱。对各文艺团体在外演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新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总是积极出面协调解决,通过各种服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不仅与各文艺团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使各文艺团体自觉接受管理。在抓文化市场管理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法办事,把《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文件印发到经营户和文艺团体手中,边宣传边帮扶,为各种文化人才搭好了文化市场,为文艺活动开辟了表演的空间。
新桥镇早在2015年就被评为是河南省文化先进镇,各种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随着大众传播媒体在农村的普及,人们对身边文艺演出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使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在群众中长久不衰,新桥镇党委、镇政府把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每年都多次邀请省、市演出团体到农村演出,也积极组队到省、市表演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以此激发和促进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有了文艺活动,生活就增添了几分色彩,增加了几分美丽。今年春节期间,新桥镇传统的民间舞龙、舞狮、民间小调等节目在城乡巡回演出,群众观看后无不为之拍手叫好!有6家演艺团体创作的歌曲、小品等文艺节目还获得了省市奖项。“泥腿子”董秀芳创办的向阳红艺术团,开着大篷车,深入全市乡村为农民群众演出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豫剧与古装戏,小品、快板,腰鼓 舞狮 毛驴旱船等文艺节目,给数万农民群众带来了高雅的精神享受和无穷乐趣。朱楼村村民朱团结用好现代媒体技术,自费购置智能投影仪、多功能音响等设备,投资10000余元,无偿为村民播放,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新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已任,每逢节假日,都要组织文体活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化文化服务,专业放映队做到每月下乡流动放映,农闲时,8家唢呐表演队、2家柳琴剧团巡回演唱,实现了村村有节目,月月有节目。同时,立足实际,着力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广泛开展了“义写春联”、“唢呐汇演”、“农村文化艺术节”、“美丽乡村建设戏曲汇演”、“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好媳妇儿、好婆婆”、“身边好人”评选。较好地挖掘了本镇新文化资源,打造了乡风文明创建品牌。认真收集整理新桥历史文化遗存,已采写历史掌故多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主动与党委各类中心活动,让文化凝聚人心,活跃氛围,也锻炼培养了一批新的文艺体育人才。老百姓看了节目,积极参加活动,感到日子过得很充实。
目前,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年自编自创节目10多个。镇里组织民间群众演出队参加在永城市举办的歌舞戏曲表演大赛中,新桥镇有3名歌手演唱获得了大赛二三等奖,为新桥镇赢得了荣誉。
新桥镇注重镇村文明实践所打造,全镇18个村,村村建立了文化大院,配备了电脑、图书、健身器材,搭起了18个乡村大舞台,扩大了基层精神文明宣传阵地,实现了村民娱乐、学习,有园地,有舞台。并认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春节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清明节开展了文明祭扫,端午节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重阳节开展了敬老孝亲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加强乡村非遗保护,重点申报了“任氏唢呐”项目,“新桥琉璃面”美食也广泛开展了传承传习活动。
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理念,把中心工作融入乡风文明创建,实施了“党晖温暖 乡村振兴”敬老尚俭工程,开展了“逐村观摩,整市推进”活动,大刹了“天价彩礼”之风,建立健全各村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卫生、绿化、环保、家风联创联评。围绕文明用语、热情服务、礼貌待人、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内容,开展系列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了家庭和睦、邻里友善、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浓厚氛围。过去每年赌钱、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比较盛行,如今变成了群众团拜、看文艺表演,喜庆红火的文艺活动荡涤着每一位老百姓心灵的旧尘,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不大操大办的新风尚在全镇农村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李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