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夯实组织保障。成立由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各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适时召开会议,现场研判形势,及时解决问题,实现信息实时互通、困难及时互助、治安稳定联防、矛盾纠纷联调。二是坚持领导重视。严格落实领导接访工作制度,实行工作日党政班子成员轮流接访,每位班子成员在接访日提前熟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耐心解答群众疑问,确保群众反映问题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三是强化资源整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指挥中枢”作用,统筹协调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视频监控研判室、公共法律服务站等资源,为群众提供“访调办诉援”一站式服务,综治中心线上及时转办、交办、督办,打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快车道”,确保群众诉求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办理。

一是完善线下信息收集机制。坚持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需求的地方做起,通过“1+网格员+N走访”的形式,领导班子每周定期带领社区网格员,联合社区民辅警、社区法律顾问、党员志愿者等深入社区、楼栋、家庭进行走访排查,全面收集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等隐患信息,切实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二是健全线上预警分析机制。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数字乡村”“综治视联网”“蓝天卫士”“互联网应急指挥”“警综平台”“12345便民服务热线”等多媒体渠道,对收集到的矛盾纠纷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和实时预警,为科学、合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提供科学依据。三是构建多级调解服务格局。成立“枫警调解室”,实现调解室成为化解矛盾第一阵地、守护平安第一防线、服务群众第一窗口。同时,建立“网格初调—社区联调—街道终调”三级调解机制,由网格员负责初步调解,社区负责再次调解,街道负责对复杂疑难矛盾纠纷进行最终调解,形成各方参与、多元调处、共同发力的格局,确保矛盾纠纷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三、聚焦优化举措,实现“被动做”向“主动为”转变
一是创新“五步流程”工作法。通过多元排查、分析研判、矛盾分类、层级化解、跟踪回访五步闭环机制,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完整闭环,确保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化解,防止矛盾纠纷反弹回潮。二是实行“一村一警”工作法。落实社区民辅警常驻社区制度,定时、定岗、定人、定期入户宣传法律知识,开展安全教育,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防范处置能力。同时,民辅警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有力支持。三是突出“重点群体”工作法。紧盯热点问题再攻坚,着眼难点堵点再发力,广泛开展调研走访,重点关注特殊群体,优先对老年人、退伍军人、残疾人等提供帮扶。同时,设立拆迁群众接待窗口,针对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实行专人负责、专项督办、跟踪问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李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