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日子里(一)
8月8日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今天是疫情静默管控状态第8天,宁陵全县普通门诊停诊,只留急诊接诊急危重症病人。宁陵县中医院急诊成为全县唯一急危重症接诊点,接诊的病人都是急危重症,接诊前首先要做好流调、对病情的评估,来诊病人的消杀、测体温、做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外、妇、儿科的来诊病人。接诊每个病人的工作流程和工作量超出平时2倍以上,医生5人,护理5人(总10人,方仓2人,采集核酸3人),近三天时间里每天接诊量达100多人。由于来诊病人多,病种多,病情复杂,还要把疫情防控放到第一位,预检分诊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与病情无关的各种复杂的需要协调处理的情况。面临的困境和接诊量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们该怎样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大家心里都没底。但是县中医院急诊的兄弟姐妹们没有一个退缩的,没有一个有怨言的,没有一个怕吃苦的,守住医德医风的底线,认真耐心、尽职尽责地按照程序接诊每一位患者,让他们尽快得到最好的治疗。大家紧张有序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急诊的各个空间飞来飞去(这真的不是形容词),没有出现一例失误,没有一位患者表示不满意。大家停下来的时候都说,工作的时候身体是别人的,偶尔短暂休息的时候才知道身体的疲惫,四肢的“酸爽”,体会到病人描述的“眼冒金花,头晕目眩”的感觉。
“我们的饭怎么不够了,怎么少定那么多?”“”新来的病人,没法订饭了,他们已经饿了一顿,免费给了他们。”因为不断新增加的病人可能是以分钟计算的,大多赶不上订饭时间,为了病人,自己再想办法解决自己饥肠辘辘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急诊善良而又富有同情之心的兄弟姐妹们!
“主任,今天我太累了,休息一会,护理方面暂时交给你处理了。”这是我们急诊留下来的老资格护士许娜说的话,护士长和其他四位老资格护士奔赴到方仓和采集核酸一线了,许娜、王琳2个老资格护士带领三个新入职护士,面对如此局面的负担可想而知。为了病人,为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这8天的时间里不管白天或是夜间总能看到她俩的身影。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每天可能只有至多五六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已经坚持了8天,他们站在医院风口浪尖、风险最大的一线,为医院的疫情把好第一扇大门,他们无畏无惧,无怨无悔!这就是我们急诊辛勤勇敢、敢于献身的兄弟姐妹们!
这份对工作的热忱和忠诚,是医院培养教育的结果。你们辛苦了!面对疫情我们不会屈服!胜利的旗帜已经飘起来了!急诊的兄弟姐妹们,接下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接再厉!
疫情的日子里(二)
8月9日也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叮叮叮、叮叮叮……反复响了很多遍,再次费力地把意识从睡梦中催醒,这次确定是电话响了。朦胧的脑海里记得,好像闹钟已经响过几遍了,每次都是潜意识里用尽全力活动四肢,去促醒起床,好像一次次都被睡魔征服,不由自叹还是自己意志力太薄弱了。
昨晚急诊科5名医生一起守夜,在紧张有序抢救三个急危重症病人的节奏中迎来2022年8月9日的第一秒钟。凌晨里,我们休息的时间:王红波、赵会玲凌晨1:50,殷守华2:10,张旭3:30,赵洪飞一线夜班,值班到第二天早晨,张旭值二线夜班。结束新一天里前几个小时紧张有序的忙碌,还要继续新一天里天亮后的工作,不得已只能两人继续值班奋战,其他三人必须结束战斗,回去养精蓄锐。就这样,我们用灌铅的双腿拖着酸困的躯体,睁开松懈后无神的双眸,一步步走回遥远的睡塌上。
“疲惫像情侣,和我形影相随,感觉身体在慢慢透支。”这是二十多岁的医生张旭说的话。“回到床上秒睡,感觉只是闭了一下眼,天就亮了。”还没参加单独值班的医生赵会玲说。老资质的医生王红波坐在椅子上,费力地抬起一双红肿的双眼,疲惫地看着大家,没有埋怨,只是笑笑。看着大家的状态,今天会是艰难的一天。
“今天是张旭一线夜班,吃过早饭你去休息吧。”“好吧,吃过早饭我去医生办公室看一下,如果不是太忙我就去休息,等着值一线夜班。”张旭回答。
早饭后回到办公室,看到大厅里到处坐着的病人,大家一扫疲惫不堪,打了鸡血似地全部投入紧张忙碌的战斗行列中。猛然间,我看到了护士站的挂钟11:20,我想到了张旭,急忙在人群中找到张旭的身影,看着已经送来的午饭,说:“张旭,你带着盒饭去休息吧,今天是你的主班。”张旭看着忙碌的场面,心有不甘地说:“好吧。”有一个矫健的身影从我眼前快速闪过,“赵洪飞,你还没有去休息?”“我把接诊的这几个病人处理好就去。”
中午13点左右,护士许娜说:“还有两个刚来的病人和家属没有饭吃,我把咱们的饭给了他们两份。”大家都错过吃午饭时间了,我开始催促大家轮流去吃午饭,赵会玲看着护士站空空如也的货物架,愣了一下神,不好意思地说:“我早就饿了。”“值班室里有饭,你先去吃吧。”
一直在罢工闹情绪的头脑和眼,让我再次下定决心,午饭后一定去休息一下。闹钟的声音突然让我清醒,他们也都累了,我要马上去替换一下他们。来到急诊,我看到应该休息的张旭正忙碌得不可开交,昨夜值班的赵洪飞穿着工作衣,歪歪斜斜地走过来。今天是疫情静默管控第9天,习惯而又熟悉的场景继续重复上演着……
疫情的日子里(三)
8月10月不单是个吉利数字,也是宁陵县疫情转折点,经过“白衣仙子”们辛勤劳动的付出,蜜蜂采蜜样一遍一遍的病毒核酸采集排查,最终会使病毒无处可藏,无一漏网,全部消灭殆尽。
带着不一样的心情,来到急诊医生办公室,首先看到的是已早早在医生办公室指导协调办公的副院长温志华,查看着昨晚留观病人的数量、病种、病情轻重,做着今天分流住院的策划。这样的工作他已经持续3天了,他对急诊的援助,帮我们解决了很多接诊治疗过程中不和谐的现实问题,让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接诊治疗及抢救中,我们大家在心理上,都消除了很多后顾之忧。这是院领导对急诊科的殷切关怀和体恤,融化了急诊科兄弟姐妹们的疲惫和对病毒的恐惧,让我们的工作节奏更加和谐有序,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这几天,急诊护士站多了几位漂亮的“白衣仙子”,她们忙碌的身影在急诊飞来飞去,和急诊的巾帼“枭雄”们不分仲伯,不辞辛劳,饥饱无时,无所畏惧。这也是院领导送给急诊科最急需的馈赠,让急诊科护理工作更加有序和谐。
“早已过了午饭时间,看到你们仍在忙碌辛劳,你们的一部分饭菜又分给了病人和家属,怕你们饭菜又不够了,我多买了两份饭菜交给你们的护士了,别忘了抽空吃饭。”我们邻近科室的同事有的节省出来一份菜,有的是一份饭。谢谢你们的爱心!我的兄弟姐妹们,有幸和你们成为“邻近好友”,有了你们我们不可能挨饿,吃了你们的爱心饭菜,我们的能量满满,不知疲惫;你们的爱心,让我们正气充实,新冠病毒都会望风而逃!
“现在的我有了特异功能,咽生火焰,可以张口喷火。”王红波采核酸的时候开玩笑说。面对众多患者和家属,反复地解释叮嘱,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更是需要反复重述。繁忙的时候,忘记喝水润喉习以为常,这成为了一种职业病。
“每天只有在工作忙碌的时候头脑是清晰敏捷的,休息睡觉的时候头脑昏昏沉沉,不知道是在做梦,还是没有进入睡眠,有时候感觉睡床都在不停翻滚。”说这话的时候,张旭一脸疲惫的表情。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睡眠的时候也不能完全得到放松。这是近段时间以来,大多数急诊兄弟姐妹们的真实状态。
“怎么吃那么少?”“我已经饱了,主任。”急诊科新入职的女医生赵会玲,挺拔的身材有点佝偻了,青春的面容明显写满憔悴,步态也蹒跚不稳了。这是急诊科兄弟姐妹们的现实写照,只是赵会玲更为凸显。
现在急诊科的兄弟姐妹们相互间的语言明显减少,把能节省的力气尽可能多的付诸于行动上,大家心照不宣,紧张有序地各司其职,习以为常地继续着接下来的工作,明天还会继续……
疫情的日子里(四)
几张费用单据狠狠地砸向收费窗口的“美女姐姐”,还口出不逊,15岁女孩的父母一脸愧疚,非常无助。收费的几位姐姐面面相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还没来得及询问,15岁女孩又是张牙舞爪地扑向收费室,母亲使劲全力紧紧抱住她,父亲挡在女孩面前。这是一位偏向狂躁型的精神病患者,自服超过正常几十倍剂量的精神病药物,刚刚结束洗胃抢救,这个精神病患者看到父母缴费后,再次病情发作。几位姐姐没有不悦,他们说:“这样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很多次,有的是我们操作不当,大多数是患者和家属因为反复缴费,而带有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与病人和家属发生争执没有任何意义,只会把问题复杂化,不如微笑面对,让患者认识到,这种不和谐局面是因自己行为过激造成的,让事态不再进展。”疫情期间的收费室就在医生办公室的对面,接连不断的来诊病人,总是听到她们安慰病人和家属说:“别着急,别紧张,慢慢找!”……从没因为缴费而耽误就诊,他们日夜伴随着急诊忙碌的节凑,和中药房、西药房、心电图室、彩超室、放射科、CT影像科共同演绎着交响乐进行曲!
遇到误解不诉屈,耐心解答;遇到问题快速解决,不给领导找麻烦;紧张有序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县中医院全体职工的职业素养。
“唔哩,唔哩,唔哩……”120急救车从夜幕中窜出,秒到急诊门口,车门闪电般打开,接诊医护从车内飞出,熟练平稳地把病人推进急诊大厅。急诊科的“白衣仙子”们听到警报声,已经等候在急诊大厅,绿色通道,无缝接龙。“可能是急性心梗,急诊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准备溶栓。”快速推进已经准备就绪的抢救室,急诊科的“白衣仙子”们重复熟练地工作着。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
交接完成的接诊天使们,转身闪进救护车,展翅翱翔在夜空中。这段时间里,这样的场景每天演绎了七八十次,不知疲惫的绿色勇士不停地飞驰在延续生命的路上……(作者系宁陵县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殷守华)
(投稿邮箱:sq@henance.com 商丘热线:13592378365)
(责任编辑:黄波)